![]() ![]() |
![]() |
来自战疫一线的故事 | 不惧生命危险 奋战抗疫前线 我们在路上
作者:金欢 郭子超 信息来源:中国民航报 发布时间:2021-11-26
“进院请扫码!请大家排好队”。民航总医院门诊大楼前,两名年轻人正在指引前来就医的人们申报个人信息,安保人员在一旁维持秩序,严格落实戴口罩、扫码测温、“一米线”等防控要求。由于近日气温骤降,医院在门诊大楼入口处搭建了临时防风棚。 每道关口都有守门人 “阿姨,用微信扫这个流调二维码,要填规定时间内去过的所有地方”。 这里是门诊大楼入口,每天川流不息的患者、陪同家属都要从这里走进医院门诊大楼,这段话被不断重复,最多的时候一天能被重复1000多遍。说这段话的,是民航总医院的扫码登记志愿者。他们来自医院的各个行政科室,主动报名,轮流作为志愿者值守这个岗位,主要工作就是协助患者进行健康码、流调码登记。“医院不同于其他公共场所,我们是医院疫情防线上的第一道关口,要做好第一级预检分诊工作,当好守门人”。从疫情暴发到今年9月,147名志愿人员在这个岗位上支援了1175个班次。 ![]() 扫码志愿者正在指导老年人填写流调码
“不好意思,我来晚了。”医务部副主任舒帮明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他在医务部这个最繁忙的部门已经牵头工作了好几年。“一早北京市卫健委要求我们赶快组建一支队伍驰援望京某社区入户核酸检测,我刚才在忙这件事儿。现在都协调好了,20人的医护团队已经出发了。”舒帮明一边解释迟到的原因,一边不时看看微信,“队伍集结好了,我也得了解清楚相关社区的保障情况。入户检测核酸面对的都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风险还是很大的。我们派出的队伍,我们得保护好”。在舒帮明看来,疫情防控常态化其实就是压力常态化,医务部的工作更是千头万绪,不能掉以轻心。“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的手机放在床头,梦里都是微信,时刻准备着。”说到这儿,他笑了笑,然后很坚定地说,“不能漏诊,不能误诊。既要做好行业内的疫情防控,又要随时待命配合北京市抗疫工作。这是政治任务,也是职责使命。” ![]() 外出核酸采样队伍成功完成任务
抗疫硬核是支娘子军 确诊那个病例之后,张晓伟自己也发烧了。她第一时间采样做了核酸检测,并进行自我隔离,焦急地等待着第二天的结果。那夜,想到父母,想到孩子,她失眠了。“当时真的害怕被传染,毕竟是一种未知的病毒啊!”幸好第二日她退烧了,核酸检测结果也是阴性。二话不说,她再次穿上防护服,又投入到与病毒的战斗中。 还是2003年那个非典之年,张晓伟毅然在高考志愿上填报了临床医学作为毕生的职业;在2008年毕业之时,她又一次毅然选择了感染科,之后就遇到了2009年的甲流疫情。“金眼科,银外科,勉强干内科,千万别到感染科”,这句顺口溜谁都知道。对此,张晓伟淡淡一笑:“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哪里都是一样的。”而记者最近了解到,张晓伟和北京朝阳医院的陶勇等10名医务工作者刚刚被北京市卫健委授予“仁心医者”光荣称号。 随着疫情的反复,医院西侧的一个室外核酸检测点前总是排着长队,不停地有工作人员和安保人员提醒大家在排队时也要保持1米距离。听工作人员介绍,民航总医院的核酸检测点有两个,门诊楼里有一个“应检”点,主要是面向需要住院的病人进行入院前的排查;而户外这个是“愿检”点,针对有核酸检测需求的社会公众。而当北京疫情反复时,每天检测量都在3000人左右。 采样室内有3名医护人员分工协作,护士屈蕾正面对检测者一边不断重复着“嘴巴张大一点儿,再大一点儿;头往后仰,再仰一点儿”,一边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拭子,鲜有停下来休息的时候。记者看到,她平均一个小时内需要完成100多次采样的标准化操作。同事说,长时间的固定重复动作,让屈蕾患上了腱鞘炎,但她还是咬牙坚持着。“大多数时候,检测完的群众都会向我们说声‘谢谢’,我们心里暖暖的,这就足够了!”检测间隙,屈蕾只对记者说了这一句话,就又开始忙起来。 ![]() 核酸检测处护士正在进行采样工作
那些幕后的平凡英雄 ![]() 检验科技师宋浩正在进行检验工作
对许多人来说,一份阴性的核酸检测报告不仅是通行证,更是一颗定心丸。而在距离病毒最近的地方,检验科的同志们身穿“沉重盔甲”,接收、拆包、核实信息、摆样、加样、核酸提取、扩增,面对看不到的甚至未知的敌人。检验科主任王学晶告诉记者,从去年5月起,他们建成了实验室,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目前已完成24名有资质人员在实验室的轮转。今年1月~10月,检验科已完成各类核酸检测共计438663例。“实验室已具备充足的人员、设备和耗材。疫情就是命令,随时有紧急任务需要承担”。宋浩记得,今年初,交通运输部、民航局连续送样,刚好科里人手紧缺,他和同事们连续一周从8时到21时超负荷工作。在最繁忙的时候,他一个人完成了3000份核酸样本检验。其实,这已成为了他和同事工作中的常态。 这些工作很平凡,但是把每一项平凡的工作日复一日地做好就是不平凡。幕后英雄远不止这些。保卫处责任人耿岳鹏告诉记者,保卫处不仅要确保疫情防控,还要负责消防安全、治安管理、综合管理等。安全无小事,每个岗位都要细化职责,每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儿马虎。从2020年春节到现在,只有3人编制的洗衣班轮班无休。员工每天都要身穿厚重的防护服,花9个小时为有防护需要的临床科室及第三方护理人员清洗130套~140套衣服,当天收到,当天洗完送回。 在民航总医院,正是近2000个身穿白大褂、防护服的身影在各自岗位上奔忙,筑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道防线。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三个敬畏”不仅在蓝天上书写,也同样在这些白衣天使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逆行险地、救死扶伤,民航总医院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命至上、崇德向善”的深刻内涵。就在记者11月14日准备发稿时,又收到了来自民航总医院的一条微信:“早上6时,一支30人的核酸采样队奔赴奥运村集中采样点。”抗击疫情,挽救生命,他们在路上。 |